专家团 | 人才下沉破瓶颈 绿色循环兴农牧

发布时间:2025/06/29 浏览量:605次
字体:

9.jpg

6月24-27日,一场以“人才赋能农牧业绿色循环”为主题的专家服务团活动在鄂尔多斯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基地开展。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蒙古两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两宜生物科技集团深度参与并有力支撑了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托两宜生物科技集团的技术优势,精心组织专家服务团,将顶尖技术与政策资源精准注入基层一线,为当地农牧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专家团

6.jpg

专家“把脉开方”  精准破解技术难题

服务团汇聚国内农牧业绿色循环领域顶尖专家,行程紧凑,内容务实。

技术精讲与政策赋能

江志阳教授率先开讲,聚焦绿色肥料研发、土壤健康维护及“减肥增效”技术路径,为科学种植提供理论支撑。傅建伟教授则深入剖析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处理关键点,直面白色污染治理痛点。高俊英老师系统阐述土壤修复技术,为唤醒沉睡土地开出良方。

图片

生态农牧增效讲堂——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疫病防控”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使养殖大户对相关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他们深刻认识到,养殖疫病防治的主体是养殖户而非政府,只有防疫员和养殖户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疫病防控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疫病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现场邀请的养殖大户中有14年未发生疫病的案例,通过经验分享,让参会学员很震撼,更加了解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

田间地头的智慧碰撞

专家团足迹深入两宜生物科技集团、张铁营子村种植示范田等生产一线。在绿意盎然的田垄间,专家们实地“问诊”。在张铁营子村示范田,专家高俊英结合玉米种植实际,现场指导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及绿色种植技术要点,与合作社代理人、规模化养殖场负责人、种植大户零距离交流,解答技术疑惑,指导操作要领,将前沿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后续的田间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实践交流。

7.jpg




图片

生态农牧增效讲堂——听听专家怎么说


生长环境对玉米、甜菜等作物种植全过程管理有何诀窍?

在田间,专家高俊英以玉米种植为例,提到玉米的单产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作物整个生长周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必须依靠科学方法种植。比如,在伴种时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拔节期进行化控,可以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服务沉底强根基 成果共享促振兴

本次活动精准覆盖种植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等核心群体,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田间示范+政策解读+产业对接”的立体化服务模式,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8.jpg

专家服务团不仅带来技术,更建立起高校院所、承办企业与基层经营主体之间稳固的沟通渠道与合作纽带,为后续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成果转化奠定基础。活动尾声,学员满怀收获,接过了象征知识与技能提升的结业证书。


内蒙古鄂尔多斯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专家服务团以人才为笔,以科技为墨,在广袤的草原与田野间奋力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场知识与实践交融的服务行动,不仅破解了当下生产难题,更播撒下绿色循环的种子。其中,内蒙古两宜生物科技集团作为重要参与力量,依托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与多方协同构建“病死畜禽处理+有机肥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养殖保险+部门监管”五位一体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料。两宜生物的绿色实践正重塑着农牧民的生产观。牧民感慨:“以前病死牲畜只能填埋,现在能换有机肥,草原干净了,草场也更肥了。”这种“生态账”与“经济账”的双赢,让绿色循环理念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成为越来越多农牧民的自觉行动。

如今,两宜生物的“绿色循环”已辐射带动内蒙古71个旗县区,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了坚实的内蒙智慧与力量。 

未来,两宜力量,会让草原绿意更浓,农牧民笑的更甜。


联系我们

400-0477-616

地址: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